从门诊二十多年的感觉看,把病号和病历往回翻,的确有一部分人进诊室时皮疹跟小时候一样,连片数都没多,数量算下来大概十个里头有两三个,比例并不算高,但也算给大家一个希望。这类朋友往往起病早,比如几岁就发现胳膊肘一小块,过了高中大学甚至结婚生子,那块皮还是老位置老大小;仔细追问,家里长辈并没有同种情况,自身体检也没甲亢、贫血等别的免疫信号。换句话说,白癜风在他们身上像停住时间,免疫系统跟色素细胞暂时握手言和。
医生日常接诊会关注三个线索:第一,边界颜色是否清晰;第二,日光曝晒或外伤后是否出现“同行反应”;第三,一年内有没有新增。如果一切都静悄悄,大概率可以维持“老样子”。更关键的一点,这跟个人体质有关:有的人先天调节T细胞活性偏弱,“打仗”欲望低,白斑就停在原阵地;另一部分人调节T细胞突然“加戏”,边界24小时内往里缩或往外扩,肉眼可见。
别急着松劲,白癜风不扩散≠永远不会扩散。成年阶段若遭遇大手术、产后激素骤降、长期熬夜情绪崩溃,都可能再掀波澜。有患者55岁以为“我的病已进入退休”,结果照顾孙辈连续失眠两周,腋下一夜间冒出两颗新斑。
很多患者关心到底还要不要治疗,其实观察策略也是治疗选项之一。若病变在衣物遮蔽区、面积小、又不影响心理状态,保持随访也未尝不可;反过来说,如果白斑在脸上、指腹,哪怕没扩大,也建议选择对光敏感低的308准分子或点阵激光干预,因为社交场合的焦虑同样会诱发病情起伏。
友情提醒:任何网络流传的偏方、急速转黑膏,统统别试。皮肤逃过扩散已经不易,再让不良成分灼出疤痕,就真给免疫系统“递刀子”。最踏实的方法是跟本院医生长期配合,把变化记录在云端,双方随时共享,省得跑来跑去。
有码不扫,何以扫白斑
轻轻一扫把远大装入口袋,做自己的专属白斑顾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