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来诊的朋友伸出双手,第一句话就是“医生,您看看我这白斑,是不是长手上就完了?”其实,见到指背或指缝出现瓷白色斑片时,先别急着给病情判“死刑”。手背皮肤薄、汗腺少,容易受摩擦、暴晒和化学洗剂刺激,这些都让局部黑素细胞“加班”后容易罢工,但它也正好位于光疗最容易照射的位置,算是“治起来麻烦、能起效却不慢”的区域。只要毛囊还没彻底封闭,就有机会被唤醒。
手上白斑为什么看着吓人?多半因为对比明显:肤色深的人,一块白更刺眼;手每天干活,难免带点裂口或脱皮,色素一脱失就特别显眼;再者,白癜风本身不疼不痒,外人一见就问,心理压力自然大。久而久之,患者自己都觉得“难治、自暴自弃”。可真正接触临床后会发现,手指节或指甲周围即使脱色多年,只要边缘还有淡褐色“晕”,就证明仍有残存黑素干细胞,是我们复色时最仰仗的“种子库”。
原因之一在于日常刺激多:洗菜用洗洁剂、手机打游戏又摩擦、电脑键盘阳光斜射……这些轻微刺激叠加,让白斑边缘持续处于微炎症状态,黑素细胞分心修补损伤,根本没空生产色素。第二原因藏在指甲半月:指甲母细胞离白斑近,修复时会“借走”部分氨基酸,导致甲床色素沉着变慢,于是看上去恢复比面部慢一拍。第三个难题是手背角质层被经常擦洗变薄,光疗剂量掌握不好容易发红起泡,很多患者误以为是“过敏”,自行减量或中断,疗效自然打折。
但换个角度看,手掌没有毛囊、角质层厚,黑素细胞库存很少,反而棘手;手背虽受摩擦,毛囊分布密集,只要控制摩擦、避开强碱洗剂,光照一到位,黑素细胞就像按下重启键,三到六个月就能看到散在“色素岛”。
除了治疗手段,手部护理细节常被忽视。做家务戴双层手套:内层棉质吸汗,外层橡胶隔水;洗手后立刻擦上含神经酰胺的护手霜,给角质层补“砖”;阳光强烈时给手背补涂防水型物理防晒,防晒指数30左右即可,既不会闷痘,也能防止好不容易长出的色素又被晒褪色。
也有朋友问:“听说吃黑芝麻、黑豆就能让手变白回来?”实际黑芝麻富含铜、锌,对合成酪氨酸酶的确有帮助,但光靠吃颜色补不回来,得把“吃、照、抹”合在一起。还有传言说“维C要忌口”,其实只要一天水果不超两个拳头大,维C带来的抗氧化作用并不会让白斑扩散,真正要避免的是情绪熬夜,这两个因素对神经肽Y影响更大,比几口橙子厉害得多。
最后提醒一句:双手白斑并不难缠,难的是三天打鱼、两天晒网。只要肯给医生和自己半年时间,每月按时复诊、按时照光、戴好手套,再配合本院医生个体化中药方案,大多数手背都能恢复到看一眼想不起“这里原来白过”的程度。真有疑惑,不妨点开页面下方的在线图标,留个照片和病史,今天就能把治疗思路聊清楚。
有码不扫,何以扫白斑
轻轻一扫把远大装入口袋,做自己的专属白斑顾问!